对太空资源进行原位利用,进行基本的太空工业建设,这在未来5~10年一定会实现,只是由哪个国家、哪个公司来组织实现,这必然会发生,也是我们现在努力的方向。


9月21日,36氪「WISE2022隐形冠军未来新趋势大会」在南京举行,起源太空、宁德时代、联想、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多家企业和机构受邀出席。在本次大会上,起源太空成功入选WISE2022隐形冠军未来新趋势企业榜单,领衔商业航天赛道。公司创始人、CEO苏萌就「太空资源开发的现状与趋势」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36氪对本次活动的报道。


640-21


9月21日,WISE2022隐形冠军未来新趋势大会在南京举行。时代洪流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和行业竞争的主战场。谁能率先抓住“科技”这一关键命脉,谁便能掌握引领创新的主动权。


当前,新一轮的产业技术变革大潮中,一大批中小企业迅速崛起,这些在某一细分领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却不为大众熟知的中小型企业,正是一个个“隐形冠军”。


本次“WISE未来新趋势大会”聚焦镁光灯背后的“隐形冠军”企业,从科技、生活、未来三大版块创新场景应用出发,通过政策解读、嘉宾分享、资本对接等形式解码企业创新之路,力求在时代巨变中探索破局领航之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无限可能。


起源太空创始人、CEO苏萌以“太空资源开发的现状与趋势”为主题,阐述了起源太空努力实现“太空资源就位利用”的目标和愿景。


640-20


以下是苏萌的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苏萌: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太空?这是一个很古老的问题,我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对天空、星空、深邃的地球以外的世界,从几千年以前开始就充满了好奇心。


我一直认为人类对太空好奇,对世界的好奇,对世界本源规律的好奇是人类进步的永恒推动力。


太空是人类最后的边疆,宇宙拥有远超地球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一直对未来的可能性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充满了科技将带领我们走出地球的信念,相信人类文明也会是一条向好的,且充满希望的道路。


在半个多世纪以前,人类真正把自己放到月球、太空上以后,在太空领域里其实没有太多进展。这是为什么呢?太空探索一直存在于一小撮科学家的好奇心里,把太空望远镜发射到太空当中去,一直是一个遥远的事情,但是它又非常重要,重要到能决定我们将来发展的方向。而且它是一个工程实践,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化、科技能力的体现。


今天是我们国家著名的921航天载人工程立项三十周年纪念日。三十年前,中共中央决定批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在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党中央和相关部门领导下,中国的航天员、科学家、工程师们将中国千年的飞天梦一步一步实现。


与此同时,过去三十年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美国、欧洲等曾经的航天大国们已经在改变新的思路,美国人认为航天这件事情太贵了,举国之力完成这件事情不划算。虽然航天很重要,但是美国不再把航天放在一个局限的范围内,而是打开市场,用民间、社会力量发展航天。


发展航天的前提是将其与大众生活链接起来,即为航天商业化。为何要强调商业航天?因为让航天本身的发展为民众带去好处,让大家共享航天发展的价值,才是商业航天存在的意义。2015年,国家通过政策性的导向开放航天行业,鼓励将先进航天航空制造业装备以及一些民用化C端的航天应用落地,充分让大家感受到航天发展的实际价值。


9月8日,是麦哲伦500年前第一次完成环球航海,开启大航海时代的日子。人类通过轮船、航海技术,对地球资源及地球的存在有了系统性的认知,也使人类不再受到地理范围的局限,这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标志。


百年间,我们把地球上的矿物、能源、化学资源充分开发出来,却忽略了环境问题。反之思考,在百年的尺度上,我们也把自己局限在了地球,仿佛呆在一个襁褓里。从天文学家的角度来讲,地球适合生存,但却是最不适合资源开发的一颗行星。其实太阳系形成以后,工业使用重金属、贵金属在地球形成时早以沉入地心。我们进入太空以后,最大目标是要获取其中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改变未来。


本质上来说,进入太空当前还是一个稀缺的行为,如何让太空行为工业化、规模化、机械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实际上,自去年以来已有数十人进入太空享受太空旅行,再过两年甚至商业化的月球旅行都可能会发生。预计2030年前后,每年进入太空的人数可达10万人规模。如果大家有兴趣,未来可以去宇宙中真正看一看地球,感受一下黑暗中的暗淡蓝点,一个不起眼的行星承载着我们的一切,那种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而让这些发生的前提就是太空工业化。


人类航天器今天已飞至140AU之外,是将近200亿公里远的太阳系边缘,说明太阳系已经在我们的探索范围内。如何让这个大航天时代变成社会真正进步的一个时代呢?我相信这是大家未来的十年或者二十年非常期待事情,相信当人们提及未来,“航天”必然成为一个关键词。


文明的发展史,无论是大航海时代、大航天时代,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要低成本获取更多的资源并让这些资源服务于我们,这就要靠无穷无尽的太空资源。


举个简单的例子,两年前有一个小行星在地球周围飞过,但我们的肉眼却只能看到月球。实际上地球周围有几千万个小行星如小石块一样在旋转,这些小行星或是含碳;或是含小金属、亦或是含铂金。我们现在利用着小行星撞击地球以后剩下来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太空中漂浮的小行星。


上个世纪60年代,著名前苏联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达舍夫提出“从系统的理论审视小行星状态”的理念。从顶层去思考什么是文明,人类如果不孤独的话应该是怎样的状态?文明应该如何去定义?如果说文明达到1.0的定义是有能力把宿主行星上的物质充分利用起来的话,人类现在还没有做到,按照某种尺度来说只有0.73,还没有达到1,因为达到1非常困难。一旦跨越1,就意味着我们要不停利用宿主行星的能源。充分利用太阳以及太阳系里面的一些物质来构成我们文明的要素,就是2.0阶段,这样我们肯定会离开太阳系,变成太阳系文明,最后就是银河系文明,这就是文明1.0、2.0和3.0阶段。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不管是科学上的,还是工程上的能力,我们在太空中完成的一系列试验,让我们具备了在微重力高辐射的极端环境下在轨建造的技能,这也得以让大量的太空工业可以发生。


当下太空资源开发利用的行业里面,我们的目标是对月球资源,尤其是月球南极的水资源以及月球上重金属等做到开发。其实离月球最近的小行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太空资源,只要我们把月球和近地小行星充分利用,才有可能进行火星上的探索行动,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首先我认为近地小行星是可以优先开发的。我国也提出开采近地小行星的目标,美国、欧洲、日本甚至一些中东国家都已经将开发太空资源利用变成一个国家战略,非常系统的进行了规划。太空资源,它无法由任何一个国家所拥有,在联合国规范下只有为了人类发展和平利用才可进行太空资源开发和利用。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太空资源的就位利用。我们耗尽半个世纪想尽办法离开地球的引力,但现在也不过如此。我们要脱离地球引力,需要用到核能,要把100吨的燃料放在航天器里面,技术很复杂,所以为什么现在做成可回收火箭以后大家都很兴奋。


太空资源开采瓶颈在于成本太高。如果进行大规模的航天器地面建设并发射,实际成本非常高。以美国为例,韦布望远镜整体造价超100亿美金,这样的航天器如果进行在轨制造便可大幅节约成本。如何利用太空资源进行就位建设、基本的太空工厂建设,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这是在未来5~10年一定会实现的事情,只是由哪个国家、哪个公司来组织实现,但这必然会发生。


当下起源太空实现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公司在太空中对小行星的观测、对月球的观测。当前人类有上万航天器,大量的都已损坏,成为太空垃圾。这些垃圾碎片高达几亿个,它们比子弹的速度快十几倍,比钢珠还要大,正常航天器在太空中有可能被撞坏,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空间站的危险、以及航天器在轨的安全性,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些垃圾清除。去年起源太空发射的两颗卫星,可以看到这些碎片在哪里、轨道是什么、未来出现地。我们要做的便是抵近并抓住它,将其清除。


自从世界上第一家太空资源开发公司“行星资源”成立,过去几十年时间,已有将近20个国家立法相关政策鼓励商业航天公司进行太空资源的就位利用。


在南京经开区的支持下,起源太空已经具备深空探测各类型太空望远镜、太空机器人等航天器的研制、组装、体系化能力,现在已经成功发射了6颗卫星。


我们始终相信拓展人类文明的疆界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亲眼看到太空、亲自体验太空生活、亲眼感受几百年来先辈们想感受的事情,这都是在未来5~10年会发生的事情。同时我相信,这也会开启属于我们的大航天时代。

640-4